近日,读韩国著名女编剧卢熙京的随笔集《此刻不爱的人,都有罪》,有一篇对韩国电影《春逝》的评论,题目是《对女子而言,少年的爱太沉重》,读后对成长、对爱情、对自己、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了更深的思考。现将其中部分内容摘录如下:
人生在世,那些自以为绝对无法抹去的景象正渐渐地转淡失焦;绝对无法原谅的事情最终仍获得宽恕,然后我们成长为女人或男人。有人将那样的成长称之为“成熟”,亦有人说那是“堕落”。然而,我却只想说它是个“过程”。
在青涩懵懂的年少时期,一天里至少有十二次希望自己快点成为大人,我以为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后就会成为女人,并且绝对不会遭遇始乱终弃。现在我才明白那些希望都是不切实际的期待。
人们总习惯站在自身的立场理解情况。已过了尚优的年纪和恩素差不多年纪的我,比起尚优自然而然更能了解恩素。“吃一碗泡面吧!要在这里睡一晚再走吗?”面对恩素露骨的言辞诱惑,不解风情的尚优真的以为吃完泡面后就各自睡觉。或许从一开始尚优的单纯就带给恩素莫大的压力,对于历经风霜饱尝世事的女子而言,单纯并非是件好事,只有不知道单纯有多么妨碍爱情的人才会憧憬纯情。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,才会相信爱情不是命运或宿命,而是日常生活的延续。对他们来说,单纯会破坏原有的生活秩序,降低爱情的热度。
尚优的单纯妨碍了恩素的日常生活,将爱情沉重的一面表露无遗。当恩素想要再多睡一会儿时,尚优却催促她起床吃自己准备的饭菜;翌日必须要上班,却在破晓时分从首尔赶到江陵,要求恩素等他,给予一个拥抱;在恩素家门前看见她坐上另一个男人的车,当天深夜喝醉酒,突然跑到恩素的家,拍打着铁门要求过夜,之后又在恩素房里嚎啕大哭,看见这一幕,即使不是恩素,站在第三者的立场,也隐约萌生愠意。只知道自己痛苦,只感到自己疲累,年幼的男人显得自私。
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恩素没有选择尚优,是因为现实的考虑。尚优薪水微薄,不仅和爸爸及严厉的姑婆住在寒酸的改建房里,还要照顾失智的奶奶,无论是谁都会认为这是最糟糕的结婚条件。恩素心里应该盘算过,和那样的男人也许可以恋爱,但绝对不能结婚。
我反对这个理由。比起那男人的处境,单纯才是让恩素感到最棘手的麻烦。对于一个已经了解爱不是永恒、产生厌倦感、激情无法持久、经济是最致命压力的女人而言,认为爱情是全部的男人只会让她感到沉重。到了这个年纪,若有一位如同尚优一样询问“爱怎么会变”的男人走向我的话,我必定会像恩素一样毅然地躲开那男人。和一个还认为爱不会变、爱情是人生全部,甚至可以为了爱放弃工作的男人,该如何在充满困境的漫长人生旅程里,一起携手勇往直前呢?恩素和尚优的离别,以这样的意义看来,也是件非常庆幸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