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腔》是以华阴老腔艺人“白毛”王振中为原型,讲述世代传承老腔艺术的邵家,让养子白毛和养女小凤结婚传承老腔的故事。电影由李彧、李梦、任山、魏子昕等主演,导演为高峰,于2016年12月2日在中国上映。
《老腔》讲的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,有文化传承,也有血脉传承。电影虽然以老腔为名,但对老腔艺术本身却着墨不多,但提到了老腔唱的是“仁义”,并通过邵喊天的行为表现出来,如奋不顾身将在黄河中漂流的白毛救起收养,将遗弃在戏场的小凤收养,唱对台戏的葛老大丧亲后让邵家班免费唱戏三天等等。在推动老腔艺术传承方面,邵喊天打破“传男不传女,传内不传外”的祖制,将老腔艺术传授给白毛;白毛天赋异禀,不负所望,成为名噪一时的老腔民间艺人;邵小华(邵喊天之子)通过开办剧院的方式让老腔艺术发扬光大。片中,这三个人对老腔艺术的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电影还讲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,充斥着重男轻女的思想,以为生儿子就能传宗接代,邵喊天的妻子临终遗言就是:你要给咱老邵家生、生个男娃!(跟小凤说)片中安排了三场丧礼,一个是葛老大儿子的丧礼,一个是邵喊天的葬礼,还有一个是葛老大的丧礼,每个丧礼都大肆操办,而邵喊天的妻子走后只有葛家班的“开唱”。其实葛老大挺惨的,亲生儿子早夭,私生子不知所踪,生前都没得到私生子的原谅,而且还差点跟儿媳妇乱伦。
《老腔》在打着传统旗号的同时也在反思、反对传统的劣根性或陋习,这些劣根性与传统文化相生相随。第一就是弃亲,说到底就是自私。从《西游记》里的江流儿(唐三藏)到《老腔》里的白毛,都是被抛弃在河流中的男孩!这条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,能否洗清弃亲者的罪恶?如果被抛弃的是女婴(小凤),还可以说成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,男婴的话是否可以理解为父母的自私呢?第二就是门派,说到底就是自利。从武侠中的华山派、嵩山派到《老腔》中的邵家班、葛家班,从华山论剑到对台戏,可以说是相互竞争,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为了门派利益、个人私利的明争暗斗!葛老大找土匪去邵家班砸场、打白毛,派人毒哑白毛的嗓子、调高琴的音,这些都不是公平竞争的手段吧!片中白毛不理解邵喊天为什么要在葛老大儿子死后免费唱三天戏,囿于门派和个人私怨不向葛老大拜师学艺。第三个就是孝顺,说到底就是自恋。在武志红的《巨婴国》里对孝、顺从心理学层面上进行了分析,结论就是自恋。小凤与邵小华是两小无猜、两情相悦,白毛对小凤只是单恋!但是养父母却将白毛和小凤撮合成一对,小凤尽管心里不愿,但是表面上仍顺着老人意愿与白毛成亲,成亲当天,小凤跟邵小华说“你带我跑吧,只要跟你在一起,我吃草根睡草屋我都不后悔!”但是,邵小华觉得跟小凤私奔是违背父母意志,是不孝顺的。后来,小凤始终与白毛保持着距离,直到最后在羊皮筏子上与白毛野合时才对邵小华彻底放弃。而邵小华直到小凤去世才将他们之间的爱情与当时求爱的“凤求凰”玉佩一并埋葬。
电影既然以《老腔》为题,就应将笔墨集中于老腔艺术上来,如果要表示对老腔艺人王振中的尊敬,将白毛作为主角也没有问题,但是电影过多的将笔墨集中在白毛对小凤的追求上,在邵喊天、邵小华的映衬下,感觉白毛就是一个唱戏的。过多的考虑商业价值,必然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。另外,导演试图以时间为坐标营造一种历史感,展现一段波澜壮阔、可歌可泣的时代挽歌,但由于场景的雷同和节奏的欠佳,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,黄土高原的历史厚重感和九曲黄河的历史激荡感不足。另外,开腔先喝一月尿,“精忠报国”是高调(音调高)感觉有败笔之嫌。